星期一, 4月 28, 2014

[自由軟體與社群參與] 學運與IT報告

太陽花學運、社群與IT

        在這次的太陽花學運,我們看到了二十歲到三十歲初的年輕世代在許多層面都展現高效率的水準。從傳播資訊、場地規畫、人員的安排到假設器材與網站甚至是手機應用程式APP等,都展現出年輕世代面對問題及處理問題的能力與方式,以下我們就以自由社群和資訊方面做為探討。
        這次的學運,比起以往的學運有很大的差別是在於資訊流通的方式。在80年代野百合學運的時候,通訊業和網路沒有現在發達,大多數人流通資訊的方式只能依靠電話或是社團的訊息,或是BB call。在這種情況下,資訊的流通是一對一的,即使是一對多的情況,或許資訊的人數也不夠多,所以傳遞資訊速度緩慢。
科技的發展加速訊息的傳遞。這次太陽花學運,使用傳遞資訊的方式主要是透過網路社群。網路社群發達,臉書、各大論壇、BBS都是傳遞消息的媒介,並且網路資訊的能見度很高,也可以透過轉載的動作將資訊像是樹枝狀一般的傳遞開來。為了獲取第一手訊息,也有許多網友到現場利用攝影直播的方式,擔任記者的工作。因為是學生擔任的記者,相較現在各大媒體較無政黨色彩及偏頗,所以比較可以提供符合現場狀況的訊息。台灣大學新聞所在太陽花學運期間更成立了「台大新聞E論壇」,作為新的媒體,來為大家提供第一手消息。這也是為什麼在短短的一天只內,就可以召集許多學生的原因。
社群團體在這一次學運也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首先,先就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作分析。黑島青是這次學運衝進立法院的主要成員,他們利用臉書發布各項消息,在透過網友轉載到自己的臉書、PTT將消息傳播。除此之外,他們將人員分成許多小組,物資組、議會組、機動組、糾察人員等等。每一組下面也都各有幹部負責管理,這樣嚴密的分工制度是成就這次太陽花學運不可或缺的因素。
台灣零時政府g0v也在這一次學運中貢獻良多。學運發生不久,由於人潮眾多以及立法院內無法使用網路(wifi被關掉),導致參加的群眾和學生沒有辦法現場上網獲得最新的資訊。於是就有了路線松這個活動的產生,大家提出可以解決問題的專案,選擇各自的專案去填坑,最後解決了現場網路擁塞的問題。
此外,他們也在立法院內外周邊架設攝影設備,進行直播的動作,並將這些直播影片和其他轉播像是:壹新聞、網友的直播整理在ㄧ個網站,以便大家了解現場真實情況。這次轉播的系統是Skywatch,使用了一種技術:攝影的同時,將資料同步上傳到雲端備份及播放。如此一來,不用擔心影片會被刪除。或是還要透過其他放是進行上傳。
圖一
在這個網站的右手邊,我們可以看到g0v整理了許多有關於服務貿易協定的資訊,在過往直播那裡,可以觀看以前的影片。此外,除了架設攝影機進行直播,他們也為直播的影片上了逐字稿,並且設立文字轉播專區。


圖二
以便聽力不太好的朋友可以了解轉播內容。
g0v的網站上還整理了有關服冒的各項資訊。
另外,為了因應3/29號刊登紐約時報,希望藉由架設英文版的網站讓外國朋友也一起了解台灣服冒以及學運的始由,所以就有人在網站上徵求IT朋友幫忙架設網站。「Democracy at 4am」在熱心人士Even以及朋友的協助下誕生。
以下是Democracy at 4am 網址和截圖: http://4am.tw/

圖四

在這個網站中有趣的一點是他的原始碼,其中有這麼一段:
圖五

後來也有人將一些資訊整合製作成服冒APP,提供低頭族使用。

圖六

        經過這一次的學運,我們可以看到新聞霉體上常誤導為宅宅的IT業人才,也對社會議題十分熱衷,並且很樂於貢獻自我。並且由於科技日新月異,也造成了不同時代之間學運規模的差距。雖然我當時也有參加學運的活動,但是身為一個資訊系二年級的學生而言,目前能夠提供的幫助並不大,只能夠透過分享正確資訊,以及參與活動來聲援學運。我期許自己,以後倘若再發生這樣的情況時,當沒有人可以完成某些專案時,我要成為那個沒有人。



圖一、圖二、圖三來自:g0v.today
圖四、圖五取自: Democracy at 4am 及其原始碼

圖六來自: http://www.ithome.com.tw/news/861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Paper note] Multiagent Bidirectionally-Coordinated Nets for Learning to Play StarCraft Combat Games

Paper:  https://arxiv.org/abs/1703.10069 這篇論文是由 Alibaba & UCL共同發表的,並投稿到 NIPS 2017。他們發表了一個 Multi-agent framework 讓 agents 利用共同的 framew...